截至2025年7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已将 51颗GW星座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试验星17颗,组网卫星34颗),合计完成13次发射任务。按计划,中国星网将在2029年底前发射约 1300颗卫星,即未来五年内完成项目整体10%的卫星入轨,在2035年完成约1.3万颗卫星的整体部署目标。
2021年4月28日中国星网成立,标志国有资源与民营资本共同推进和加速我国空间互联网建设,主导建设巨型低轨卫星工程“GW”星座计划,整合鸿雁星座、虹云星座等原有卫星计划,实现卫星网络全面布局。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公开资料显示,GW星座包含两个子星座GW-A59(6080颗)和GW-2(6912颗),轨道高度在500km~2000km低轨区域,轨道倾角范围为30°~85°。
目前,我国第二大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G60星座(又名:千帆星座)也已完成90颗组网卫星发射,正开展卫星宽带网络业务性能测试和服务功能应用示范。该星座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垣信卫星)建设运营,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部署计划为在2027年前1296颗卫星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完成超1万颗卫星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速率、高可靠性的多远融合卫星互联网服务。
G60星座的在轨卫星均为平板式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该技术将卫星设计为平板结构,可使多颗卫星类似平板电脑逐层堆叠,节约运载火箭内部空间,支持大批量卫星高密度发射。组网完成的G60星座将面向全球市场商业化运营,集低轨宽带、手机直连、VDES(VHF Data Exchange System,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等应用功能一体,满足沙漠、海洋、戈壁、高空、山区等地面通信网络无法有效覆盖的互联网接入需求,为交通运输、新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领域赋能,推动全球6G通信技术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5月24日ITU收到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鸿擎科技)提交的申请文件,内容“鸿鹄三号”星座是继GW星座和G60星座计划之后,我国第三个超万颗卫星的巨型低轨卫星星座计划。
据ITU规定,卫星轨道资源和频率资源采取“先申请先获得”原则。为真正拥有频段使用权,获得批准实体必须在限期七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和信号验证。如果超期,获得资源作废。以上三大巨型星座计划对我国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在卫星轨道层面,测算数据显示地球低轨卫星总容量约6万颗。Starlink规划4.2万颗卫星将占用大部分轨道空间(含极低和近地轨道),同时全球其它主要星座计划也在积极争夺资源。为获取宝贵轨道空间,避免面临无轨道可用困境,时不我待,寸阴是竞。
在波段频率层面,不同频率信号传播损耗不同,因此选择优质频段非常关键。在卫星信号传输中,0.3~10 GHz频段损耗较低,30 GHz频段附近损耗也较小。C频段(4~8 GHz)频率低,增益低,抗干扰强,适用通信质量要求较高传输(如电视、广播等)。多用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使用历史较长,目前已基本饱和。Ku频段(12~18 GHz)频率高,增益高,可被小型地面接收设备接收,是卫星通信黄金频段,目前也相对饱和。Ka频段(27~40 GHz)和V频段(40~75 GHz)相对Ku频段雨衰更大,频率更高,可用带宽更大,适合高速卫星通信,对信号接收器件要求更高。因为C和Ku频段资源日渐枯竭,所以近年来Ka和V频段发展迅速。
低轨卫星主要频段
低轨卫星网络建设需要巨额资源投入,据估算单个卫星网络整体建设费用为几百亿元。国家牵头组织建网,火箭/卫星公司作为项目供应商,在技术质量、制造能力、卫星价格等标准体系竞标,全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的市场化竞争机制是项目成功要素。自2015年我国持续推出政策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民营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重要地位,并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2024年“商业航天”被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引擎重要性进一步确立。地方政府也设立多个产业基金,专项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低轨卫星和商业航天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逐步从传统国有主导体系衍生出市场化、多元化产业生态。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运载火箭、卫星制造、空间应用等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能力显著提升。以低轨卫星互联网为代表新兴技术突破,推动航天发射成本大幅降低与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加速产业链完善,形成以北京、上海、成都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1.3万家,同比增长29%,其中卫星制造占35%。
未来我国低轨卫星行业将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深化、国际合作扩大三大趋势。首先,在技术创新领域卫星制造向智能化、模块化方向演进,支持大规模星座快速部署和在轨维护。第二,卫星通信网络将融入国民经济更多应用场景,卫星数据服务将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碳中和监测、灾害预警、卫星导航等领域,空间科学实验等新兴业态有望商业化。第三,国际合作将成为行业推动力,通过参与全球低轨卫星组网等方式,我国企业提升技术标准主动权,并在海外市场拓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巨型通信互联网星座不仅提供覆盖全球高速网络通信服务,而且加速我国航海/航空,信息安全、导航定位、气象研究、灾害预警等诸多领域升级,还能拓展全球市场给卫星制造、运载火箭、地面基站、用户设备、网络应用等全产业链带来更多发展机会。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8千亿元。2028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年产值有望达到4千亿元,其中卫星制造404亿元,火箭发射181亿元,地面基站/设备1716亿元,卫星应用1734亿元。
当前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正迎来巨大市场机遇,面向该行业应用主推热租测试工具:
一、ROHDE&SCHWARZ FSW67 FSW系列高性能信号与频谱分析仪是行业内具备优越相位噪声和灵敏度的测试产品,重新定义精度,提供出色分析结果。这款分析仪功能强大,具备高度相位噪声性能,能提供可靠测量结果,非常适合从复杂通信系统到射频器件广泛应用。 无论是开发高性能通信组件还是表征宽带器件,FSW 都能提供优越的内部分析带宽和准确度,树立信号分析标杆。研发人员可放心使用FSW完成高难度任务。SCPI记录器简化代码生成,高动态范围实现优秀EVM性能。可突破以往限制,探索新测试领域,把握新机遇。
核心参数:
- 频率范围:2 Hz-67 GHz
- 最大分析带宽:8.312GHz
- 实时分析带宽: 800MHz
- 相位噪声:< –136 dBc (1 Hz)(f = 1 GHz,10 kHz 偏置)
ROHDE&SCHWARZ FSW67 高性能信号与频谱分析仪
二、ROHDE&SCHWARZ FSW50 FSW系列信号与频谱分析仪满足客户高性能需求,提供低相位噪声,宽分析带宽和直观性操作,使得测试工作快速简单。振荡器,频率合成器和发射机系统的研发人员将从突出的相位噪声测量动态范围性能中获益。在偏离载波中心频率10kHz位置,相位噪声在1GHz中心频率处可达到-137dBc(1Hz),在10GHz中心频率处可达到-128dBc(1Hz)。可在宽频率范围内提供快速而可靠的杂散测试。显示平均噪声电平可通过选择使用噪声消除功能而进一步改善13dB。用户可确认之前隐藏在噪底之下极小杂散信号从而有效地优化发射机系统。
核心参数:
- 频率范围:2 Hz-50 GHz
- 最大分析带宽:8.312GHz
- 实时分析带宽: 800MHz
- 相位噪声:< –136 dBc (1 Hz)(f = 1 GHz,10 kHz 偏置)
ROHDE&SCHWARZ FSW50信号与频谱分析仪
三、KEYSIGHT N9040B(OP:50GHz)UXA 信号分析仪卓越性能表征当今 5G、802.11ax/ay等应用中更复杂的信号,包括快速跳频、宽带和瞬态信号。 优异相位噪声性能和宽广无杂散动态范围可以让研发者全面了解设计纯度。
核心参数:
- 频率范围:2 Hz ~50 GHz,
- 最大分析带宽:1 GHz;最大实时带宽:510 MHz(1 GHz时)
- 10KHz频偏处相位噪声:-135dBc/Hz